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》《教育部 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》《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(修订)》等相关规定,现将如下两项科技成果(发明专利)转让进行公示。公示期15天,自2025年10月23日至2025年11月6日止。如有任何异议,请于公示期内向科技处实名反映。联系方式:0371-61912513,联系人:霍帅。
发明名称:一种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电池方面的用途
专利号:ZL202110879980.7
发明人:李明玉;于占军;张新月;陈冬霞;杨梦婕;曾凡光;王献立;麻华丽;霍海波
成果简介: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,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电池方面的用途。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在电池方面的用途,制备方法如下:对碳纳米管进行前处理,与混合酸混合,制得酸化碳纳米管;再制备SnO2;将酸化碳纳米管与SnO2混合,加入去离子水中,超声分散,水浴加热,滴加碱液使溶液呈碱性,将溶液过滤并洗涤至中性,先低温烧结再高温焙烧得到碳纳米复合材料。本发明制备的碳纳米复合材料在扫描电压为0 .02‑2 .5V,电流密度为25mA/g时,初始放电量可达1800mAh/g(远大于SnO2的200mAh/g和天然石墨的372mAh/g),经过3000次循环后,容量仍约为1710mAh/g,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。
交易方式:专利权转让
定价方式:协议定价
受让方:深圳恒远志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拟交易价格:贰万元人民币(20000元)。
发明名称:一种锂/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
专利号:ZL 202110546168.2
发明人:李明玉;于占军;霍海波;杨梦婕;陈冬霞;付林杰;麻华丽;王献立;曾凡光
成果简介: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制备领域,具体涉及一种锂/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。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/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,该负极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所得:CMK‑8 20~30份、NiSe2八面体微晶3~7份、类石墨烯二硫化钼10~20份、碳纳米管3~6份、半胱氨酸5~10份。本发明以CMK‑8为模板,在其表面附着由类石墨烯二硫化钼、NiSe2八面体微晶、碳纳米管构成的立体结构,内载丰富的通道,易于锂/钠离子在通道中迁移穿梭,嵌入与脱出,大大提高锂/钠离子的充放电比容量,同时其内部大量的空间可以有效的避免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,并可以对锂/钠离子的快速嵌入和脱出起到缓冲调节作用,延长负极材料的使用寿命。
交易方式:专利权转让
定价方式:协议定价
受让方:深圳恒远志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
拟交易价格:贰万元人民币(20000元)。